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鯊魚

鯊魚(Selachimorpha)是一群板鰓類魚的通稱,這是一類古老的種,在侏羅紀時已經形成現代類型的鯊魚,鯊魚身體無鱗,鰓裂有5至7個。不同種類的鯊有不同的食物,有的肉食,可以吞噬海豹海龜甚至人,有的只吃浮遊生物;大的體長達20米,小的只有十多厘米。大約包括5個目20個科(由於分類學家的意見不一致),分佈在世界各地溫帶熱帶的海洋,除了極少數的鯊魚,如格陵蘭鯊 (Somniosus microcephalus) 之外,幾乎沒有在寒帶生存的鯊魚,因為一般鯊魚在20℃以下的水溫中就不太有活力。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胎生卵胎生卵生。 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有對電波感應的器官,可以發覺隱藏在沙下的獵物,甚至就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說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而史提芬‧史匹堡於1975年所拍的電影《大白鯊》,不單止成為著名的電影,還令人對鯊魚有錯覺,認為鯊魚是一條只吃人的怪物

分類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中鯊魚館裡的介紹版所描述,目前能分辨出的鯊魚一共有 344 種,並分別隸屬 8 個目:扁鯊(Squatiniformes),鋸鯊(Pristiophoriformes),角鯊(Squaliformes),錐齒鯊(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Hexanchiformes),鼠鯊(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及虎鯊(Heterodontiformes),當中以鯨鯊的身型最大。

保育現狀
由於中國人喜歡以鯊魚作為食物,尤其是魚翅,令鯊魚數量越來越少,所以有需要受到保護。
香港水域中,至今紀錄有八種鯊魚出沒,亦曾有五個泳客被鯊魚咬死。而全部都是發生於西貢水域,其中1995年6月,最高紀錄中兩星期內有三位泳客遇害。可是鯊魚並不只在西貢裡出沒,還會在港島中灣、赤柱南灣等地方亦有鯊魚的蹤影。2006年8月31日康文署於石澳泳灘的防鯊網外發現兩條灰礁鯊的屍體。
現在,香港海洋公園設有「鯊魚館」,於1989年落成。但為了改養中華鱘,經已於2008年改建,部份鯊魚會改放在海洋館裡飼養,或送去外地,令部分保育人士不滿意。

參見
魚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