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學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a),鳥綱雞形目雉科。家雞最初的馴化作為家禽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蛋、肉等食品。具有各種特色的雞蛋,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
歷史
鷄的祖先是產於東南亞的原鷄(而非雉鷄)。達爾文於1868年所發表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提出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a)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的印度大峽谷中的原雞(Gallus gallus murghi);但中國著名鳥類學家鄭作新(1978年)、薄吾成(1993年)等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系列考古發現和大量出土文物資料,提出中國家雞有自己的起源地,而且其馴化時間遠較印度的家雞為早。
雞的品種
中國的品種
根據中國國家家畜禽資源管理委員會調查,中國現有家雞品種96個,地方雞品種81個,列入中國家級品種保護名錄的家雞有11個(陳寬維,2002年)。家雞主要的標準品種包括蛋用型的白來航雞、新漢夏雞;肉用型的白洛克雞、白科尼什雞,蛋肉兼用型的洛島紅雞、橫斑白洛克雞、澳洲黑雞,以及源自中國的狼山雞和絲羽烏骨雞等。
品種:絲羽烏骨雞、龍崗雞、清遠雞、文昌雞、九斤黃、狼山雞、鳳凰、來航雞、蘆花雞、嘉美雞
雞的飼養
鷄可説是天生天養的動物,主要吃地上的蟲子和各種糧食;人工飼養的雞,大多是餵食雞飼料為主。
雞的產卵期
母雞正常18週齡始可以產蛋,結束的時間需視其健康狀況。
母雞由日照與營養影響,只要一開始產卵,即會天天排卵、下蛋,雖然雞不交配仍會產卵,但沒交配的雞蛋是沒有經過授精,因此細胞無法分裂,也當然就無法孵出小雞,通常在市面上買的雞蛋都是孵不出小雞的,因為都是未受精蛋;而一般鳥類的生理機制則與雞不同,須經交配後才下蛋。
大部分的公鳥,會誘使母鳥交配,雞的交配有兩種,一種是自然交配,一種是人工交配:
自然交配是公雞騎上母雞背後,用腳抓住母雞的背,然後伸出陰莖迅速進洩殖腔射精,不過因為公雞體型大,利爪抓母雞的背,母雞會痛一定會反抗,看起來很像在打架,大部分的母雞可能因此而受傷;
人工交配是訓練公雞採精,再將採得精液稀釋過,通常授精前還會顯微鏡鏡檢,而後以實驗吸管吸起,將精液打進母雞洩殖腔即完成。
[編輯] 鷄蛋的孵化
傳統上的雞蛋採用母雞孵化,現在則多採用人工保溫的方法孵化。
雞的孵化期一般為21天,在這個時間內孵蛋的溫度、溼度都要控制好,才會孵蛋成功。母雞不但孵化自己所產雞蛋,也孵化別的雞所產雞蛋,甚至可以孵化鴨卵,由於鴨的生活習性不適於孵卵,這是鴨蛋人工孵化之外的主要方法。
雞蛋要放在高溫的環境,如果環境溫度不夠(攝氏37.7度左右),可以用電燈泡來增溫,電燈泡一天24小時都要開著,孵出來以後也要繼續用燈泡移直到3週大。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蛋會孵不出來,幼雞也很有可能會冷死;如果有孵蛋器的話:可先設定大約39度,等到大約第18天左右,將溫度調高到40~41℃。
[編輯] 鬥雞
流行於中國、菲律賓、泰國等東亞地區。有養鬥雞的養家專門培訓,出賽時,兩隻鬥雞會被挑釁,以致雞毛立豎,鬥雞的眼睛亦集中到敵雞,形成「鬥雞眼」,神情呆滯,當養家放手,兩隻鬥雞開始激鬥,至其中一隻不敵倒地為止。
鬥雞除了是一項賭博活動,也是某些地區的民俗活動。然而賭博者以金錢投注,買那一隻鬥雞在比賽中打贏。但是愛護動物人士抨擊鬥雞為一種虐待雞隻的行為,因為較為激進的飼主們,在比賽會在公雞的距(俗稱:第五爪)上,綁上鋒利的尖刀,當雞在打鬥時會貫性跳飛上來,將雙爪由上往下抓來攻擊對方,此時綁在爪上的尖刀,猶如武士刀似的由上往下砍,被刀劃到的雞隻,立即鮮血直流。
語言中的雞
中國成語
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也有許多與雞有關的成語和諺語,如「聞雞起舞」、「殺雞嚇猴」、「雞肥不下蛋」、「殺雞取卵」、「借雞生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等。
俗語
在中國的很多地區,「雞」作為「妓女」的俗稱而被大量使用。中國海南省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新華字典》內,雞字的解釋除原意——一種家禽外,另還解釋雞為「妓女的貶稱」。這個解註一度引起爭議。 [1]
英語俚語中,雞有膽小鬼的意思。例如電影《回到未來》中,男主角被他另一對手稱為「Chicken」(小雞),引申意為「膽小鬼」。
某些拉丁系語言的俚語中,雞有做不好某項事情的人的意思,用中國漢語北方話說是「窩囊廢」。例如每一屆世界盃足球賽後,得不到冠軍的巴西隊會被媒體譏稱為「Galos」、「Gallus」即「Chickens」(小雞群)。
經濟用途
[編輯] 雞肉
雞肉是世界各地常見的食品。常見菜餚:粟子炆雞、咖喱雞翼、手撕雞、白切雞、醬油雞(豉油雞)、鹽焗雞、鹽水雞、滷水雞、燒雞、炸雞、炸子雞、清雞湯、麻油雞、貴妃雞、鹽酥雞、茶香雞、左宗棠雞、紙包雞、乞兒雞、親子飯(即滑蛋雞肉飯)、香菇雞湯、燒酒雞、梅仔雞等。
羽毛
雞的羽毛因為重量輕並且保溫性高,被用於衣服及寢具上,但是品質和鴨或是鵝這些水鳥比起來較差,因此多用在低價的夾克或是棉被上;另外雞毛也可以製成常見的清潔用品-雞毛撣子。
雞糞
乾燥後作為肥料用,內含3%氮、5%磷酸、5%鉀,是有即效性的有機肥,略有臭味。
雞頭
因為外型的關係,吃雞的頭部的人並不多,但是卻常被用於肉食動物的餌食,特別是動物園中被用做大型動物的餌。日本也有販售給犬用的雞頭罐頭。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豬
豬(學名Sus),哺乳綱偶蹄目豬科的一屬,雜食類動物,包括10種左右,產于歐亞大陸。當單獨使用「豬」這個字時,一般多指家畜,通稱家豬。
豬的生物學特性
豬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豬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114天左右(333記憶法,3個月3周零3天)。豬的平均壽命為20年,但一般養豬場的豬隻多在5個月時、90公斤左右宰殺供人食用,就算是農家兼養的餵餿水的豬,也頂多在一年左右就宰殺,所以食用的豬隻都算是小豬。
豬體表無汗腺,在腹部有類似汗腺的腺體,降低體溫的主要方法是將泥巴塗滿全身。豬的性高潮時間可持續30分鐘左右。
豬的品種
世界範圍有超過400個豬種。
其中,中國擁有地方豬品種64個,為各國之首。包括東北民豬、西北八眉豬、黃淮海黑豬、漢江黑豬、沂蒙黑豬、兩廣小花豬、粵東黑豬、海南豬、滇南小耳豬、藍塘豬、香豬、隆林豬、槐豬、五指山豬、寧鄉豬、華中兩頭烏豬、湘西黑豬、大圍子豬、大花白豬、金華豬、龍游烏豬、閩北花豬、嵊縣花豬、樂平豬、杭豬、贛中南花豬、玉江豬、武夷黑豬、清平豬、南陽黑豬、皖浙花豬、莆田豬、福州黑豬、太湖豬、姜曲海豬、東串豬、虹橋豬、圩豬、陽新豬、台灣豬、內江豬、榮昌豬、成華豬、雅南豬、湖川山地豬、烏金豬、關嶺豬、藏豬等。培育品種有20多個,包括哈爾濱白豬、東北花豬、新淮豬、北京黑豬、上海白豬、伊犁白豬、贛州白豬、漢中白豬、三江白豬、新金豬、北京花豬、泛農花豬、山西黑豬等。引進品種有巴克夏豬、中約克夏豬、大約克夏豬、蘇白豬、克米洛夫豬、長白豬等。
目前在美國只有9個品種登記在冊:巴克夏豬、切斯特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海福特豬、長白豬、波中豬、花斑豬、約克夏豬。[1]
在台灣的豬隻大體分為三大品系:
大規模飼養的肉豬、白豬,包括約克夏豬、藍瑞斯豬、杜洛克豬等。現在所飼養的白肉豬多是以上三品種雜交產生,稱為L(藍瑞斯豬)Y(約克夏豬)D(杜洛克豬)豬。
在桃竹苖一帶客家農家兼養的黑豬,現在被列為國家保種動物之一。
台灣原生種或在來種的蘭嶼小耳豬,據說荷蘭領台時,台灣的豬隻都屬此一品系,但目前十分珍稀。
豬隻的馴養,一般認為是全球各地分別將當地野豬馴化,經過長達數千年歷史的雜交,豬隻品系繁多,光中國就有數十種。十八世紀,歐洲人引進中國豬品繫到歐陸,與當地野豬馴化後裔交配,培養出高換肉率的現代肉豬,成為世界主流肉豬品種,佔台灣豬隻95%以上的白豬,就屬此一系列。
家豬
主條目:家豬
家豬與野豬並無多大分別,相互交配可繁殖有生殖能力的下一代,並且使用相同學名。外觀上,家豬獠牙很短、野豬長著明顯的長獠牙;家豬長肉的後半部佔身體75%以上,野豬的前後體各佔一半。家豬若野放,經過短短數代的天擇篩選之後,就會開始產生返祖現象,逐漸恢復為野豬的體型。
養豬生產
主條目:豬生產學
豬生產學是動物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目前養豬生產正朝著集約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
豬的別名與漢字
最初表示豬的漢字是象形字「豕」(粵音:始;拼音:shǐ)。
「豬」字則是後來造的形聲字,從豕者聲;漢字簡化將左邊表示豬的「豕」旁改變為「犬」,變為「猪」。
象形字「彘」本義指野豬,下方的「矢」字和兩邊的符號表示箭射入了野豬。
「豚」字在「豕」左邊添加肉月旁,本義指專門為屠殺吃肉而蓄養的小豬,日語主要以此字稱呼家豬,訓讀buta,日語中的「豬」專指野豬。
豬在中國家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從金文到楷書的「家」字中,寶蓋頭的下面均為「豕」。由此一般意見認為在中國古代,無豬豬是不成家的。但有人也指岀,偏偏在甲骨文的「家」字中,屋子下面的圖像明確表示是一頭公豬,並不是普通的「豕」字,而是「豖」字,肚皮下很清晰地添加了一個表示雄性生殖器的符號。
《爾雅·釋獸》記載有:「彘,豬也。其子曰豚。一歲曰豵。」,所以彘、豬、豚、豵都是指豬。
在漢語中,「豬」「豬頭」「豬頭炳」「豬頭三」有時用來比喻、指稱一些想法或做法被認為較為愚蠢,或身形肥胖的人。
在漢語中,「小豬」「豬豬」「傻豬」有時用來稱呼可愛、親密的人。
宗教方面
在古埃及,豬會被人和太陽神荷魯斯的對敵賽特聯想在一起。但當賽特在埃及人中不再受歡迎之後,養豬的人都被禁止進入廟宇。
在印度教,保護神毗濕奴曾化身為野豬去拯救地球,打敗了潛入海底的惡魔。
在古希臘,母豬適合作為得墨忒耳的祭品,由於得墨忒爾是古代最大的女神,所以有祂自己喜愛的動物。而厄琉息斯秘儀的開始都會獻祭一隻豬。
在猶太教(符合教規的食物 (猶太教))和伊斯蘭(符合教規的食物 (伊斯蘭教))的飲食法律裡,都禁止進食任何的豬肉,他們認為豬是不淨動物,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其他基督宗派也都認為豬肉是不淨食物。
在天主教,東正教和其他天主教團體,會將豬和聖安東尼聯想在一起,因為聖安東尼是養豬的人的主保聖人。
《聖經》舊約「利未記」第11章7節指出,「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淨。」
豬是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其中一個生肖。
掃墓時,除了會帶上香燭、紙帛等祭品外,還會抬只乳豬去祭祖,燒乳豬在廣東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在廣東傳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是各隆重場合的常用品。無論是新店開張、新劇開拍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見抬出整隻燒豬或燒乳豬作為祭祀用品。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份,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予者分享。清明分食乳豬等燒味食品,講究的是「紅皮赤壯」意頭,寓意祖先保佑子孫身體強壯安健。
豬的生物學特性
豬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豬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114天左右(333記憶法,3個月3周零3天)。豬的平均壽命為20年,但一般養豬場的豬隻多在5個月時、90公斤左右宰殺供人食用,就算是農家兼養的餵餿水的豬,也頂多在一年左右就宰殺,所以食用的豬隻都算是小豬。
豬體表無汗腺,在腹部有類似汗腺的腺體,降低體溫的主要方法是將泥巴塗滿全身。豬的性高潮時間可持續30分鐘左右。
豬的品種
世界範圍有超過400個豬種。
其中,中國擁有地方豬品種64個,為各國之首。包括東北民豬、西北八眉豬、黃淮海黑豬、漢江黑豬、沂蒙黑豬、兩廣小花豬、粵東黑豬、海南豬、滇南小耳豬、藍塘豬、香豬、隆林豬、槐豬、五指山豬、寧鄉豬、華中兩頭烏豬、湘西黑豬、大圍子豬、大花白豬、金華豬、龍游烏豬、閩北花豬、嵊縣花豬、樂平豬、杭豬、贛中南花豬、玉江豬、武夷黑豬、清平豬、南陽黑豬、皖浙花豬、莆田豬、福州黑豬、太湖豬、姜曲海豬、東串豬、虹橋豬、圩豬、陽新豬、台灣豬、內江豬、榮昌豬、成華豬、雅南豬、湖川山地豬、烏金豬、關嶺豬、藏豬等。培育品種有20多個,包括哈爾濱白豬、東北花豬、新淮豬、北京黑豬、上海白豬、伊犁白豬、贛州白豬、漢中白豬、三江白豬、新金豬、北京花豬、泛農花豬、山西黑豬等。引進品種有巴克夏豬、中約克夏豬、大約克夏豬、蘇白豬、克米洛夫豬、長白豬等。
目前在美國只有9個品種登記在冊:巴克夏豬、切斯特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海福特豬、長白豬、波中豬、花斑豬、約克夏豬。[1]
在台灣的豬隻大體分為三大品系:
大規模飼養的肉豬、白豬,包括約克夏豬、藍瑞斯豬、杜洛克豬等。現在所飼養的白肉豬多是以上三品種雜交產生,稱為L(藍瑞斯豬)Y(約克夏豬)D(杜洛克豬)豬。
在桃竹苖一帶客家農家兼養的黑豬,現在被列為國家保種動物之一。
台灣原生種或在來種的蘭嶼小耳豬,據說荷蘭領台時,台灣的豬隻都屬此一品系,但目前十分珍稀。
豬隻的馴養,一般認為是全球各地分別將當地野豬馴化,經過長達數千年歷史的雜交,豬隻品系繁多,光中國就有數十種。十八世紀,歐洲人引進中國豬品繫到歐陸,與當地野豬馴化後裔交配,培養出高換肉率的現代肉豬,成為世界主流肉豬品種,佔台灣豬隻95%以上的白豬,就屬此一系列。
家豬
主條目:家豬
家豬與野豬並無多大分別,相互交配可繁殖有生殖能力的下一代,並且使用相同學名。外觀上,家豬獠牙很短、野豬長著明顯的長獠牙;家豬長肉的後半部佔身體75%以上,野豬的前後體各佔一半。家豬若野放,經過短短數代的天擇篩選之後,就會開始產生返祖現象,逐漸恢復為野豬的體型。
養豬生產
主條目:豬生產學
豬生產學是動物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目前養豬生產正朝著集約化、機械化的方向發展。
豬的別名與漢字
最初表示豬的漢字是象形字「豕」(粵音:始;拼音:shǐ)。
「豬」字則是後來造的形聲字,從豕者聲;漢字簡化將左邊表示豬的「豕」旁改變為「犬」,變為「猪」。
象形字「彘」本義指野豬,下方的「矢」字和兩邊的符號表示箭射入了野豬。
「豚」字在「豕」左邊添加肉月旁,本義指專門為屠殺吃肉而蓄養的小豬,日語主要以此字稱呼家豬,訓讀buta,日語中的「豬」專指野豬。
豬在中國家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從金文到楷書的「家」字中,寶蓋頭的下面均為「豕」。由此一般意見認為在中國古代,無豬豬是不成家的。但有人也指岀,偏偏在甲骨文的「家」字中,屋子下面的圖像明確表示是一頭公豬,並不是普通的「豕」字,而是「豖」字,肚皮下很清晰地添加了一個表示雄性生殖器的符號。
《爾雅·釋獸》記載有:「彘,豬也。其子曰豚。一歲曰豵。」,所以彘、豬、豚、豵都是指豬。
在漢語中,「豬」「豬頭」「豬頭炳」「豬頭三」有時用來比喻、指稱一些想法或做法被認為較為愚蠢,或身形肥胖的人。
在漢語中,「小豬」「豬豬」「傻豬」有時用來稱呼可愛、親密的人。
宗教方面
在古埃及,豬會被人和太陽神荷魯斯的對敵賽特聯想在一起。但當賽特在埃及人中不再受歡迎之後,養豬的人都被禁止進入廟宇。
在印度教,保護神毗濕奴曾化身為野豬去拯救地球,打敗了潛入海底的惡魔。
在古希臘,母豬適合作為得墨忒耳的祭品,由於得墨忒爾是古代最大的女神,所以有祂自己喜愛的動物。而厄琉息斯秘儀的開始都會獻祭一隻豬。
在猶太教(符合教規的食物 (猶太教))和伊斯蘭(符合教規的食物 (伊斯蘭教))的飲食法律裡,都禁止進食任何的豬肉,他們認為豬是不淨動物,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其他基督宗派也都認為豬肉是不淨食物。
在天主教,東正教和其他天主教團體,會將豬和聖安東尼聯想在一起,因為聖安東尼是養豬的人的主保聖人。
《聖經》舊約「利未記」第11章7節指出,「豬─因為蹄分兩瓣、卻不倒嚼,就與你們不潔淨。」
豬是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其中一個生肖。
掃墓時,除了會帶上香燭、紙帛等祭品外,還會抬只乳豬去祭祖,燒乳豬在廣東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在廣東傳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是各隆重場合的常用品。無論是新店開張、新劇開拍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見抬出整隻燒豬或燒乳豬作為祭祀用品。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份,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予者分享。清明分食乳豬等燒味食品,講究的是「紅皮赤壯」意頭,寓意祖先保佑子孫身體強壯安健。
鯊魚
鯊魚(Selachimorpha)是一群板鰓類魚的通稱,這是一類古老的魚種,在侏羅紀時已經形成現代類型的鯊魚,鯊魚身體無鱗,鰓裂有5至7個。不同種類的鯊有不同的食物,有的肉食,可以吞噬海豹、海龜甚至人,有的只吃浮遊生物;大的體長達20米,小的只有十多厘米。大約包括5個目20個科(由於分類學家的意見不一致),分佈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的海洋,除了極少數的鯊魚,如格陵蘭鯊 (Somniosus microcephalus) 之外,幾乎沒有在寒帶生存的鯊魚,因為一般鯊魚在20℃以下的水溫中就不太有活力。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胎生、卵胎生或卵生。 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有對電波感應的器官,可以發覺隱藏在沙下的獵物,甚至就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說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而史提芬‧史匹堡於1975年所拍的電影《大白鯊》,不單止成為著名的電影,還令人對鯊魚有錯覺,認為鯊魚是一條只吃人的怪物
分類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中鯊魚館裡的介紹版所描述,目前能分辨出的鯊魚一共有 344 種,並分別隸屬 8 個目:扁鯊(Squatiniformes),鋸鯊(Pristiophoriformes),角鯊(Squaliformes),錐齒鯊(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Hexanchiformes),鼠鯊(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及虎鯊(Heterodontiformes),當中以鯨鯊的身型最大。
保育現狀
由於中國人喜歡以鯊魚作為食物,尤其是魚翅,令鯊魚數量越來越少,所以有需要受到保護。
在香港水域中,至今紀錄有八種鯊魚出沒,亦曾有五個泳客被鯊魚咬死。而全部都是發生於西貢水域,其中1995年6月,最高紀錄中兩星期內有三位泳客遇害。可是鯊魚並不只在西貢裡出沒,還會在港島中灣、赤柱及南灣等地方亦有鯊魚的蹤影。2006年8月31日,康文署於石澳泳灘的防鯊網外發現兩條灰礁鯊的屍體。
現在,香港海洋公園設有「鯊魚館」,於1989年落成。但為了改養中華鱘,經已於2008年改建,部份鯊魚會改放在海洋館裡飼養,或送去外地,令部分保育人士不滿意。
參見
魚翅
鯊魚都是透過體內受精繁殖,有胎生、卵胎生或卵生。 部分品種的雌性在沒有雄性的環境下曾出現罕見的無性生殖案例。
鯊魚的感覺器官相當靈敏,有對電波感應的器官,可以發覺隱藏在沙下的獵物,甚至就能嗅出幾公里之外的血腥。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說文:「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而史提芬‧史匹堡於1975年所拍的電影《大白鯊》,不單止成為著名的電影,還令人對鯊魚有錯覺,認為鯊魚是一條只吃人的怪物
分類
根據香港海洋公園中鯊魚館裡的介紹版所描述,目前能分辨出的鯊魚一共有 344 種,並分別隸屬 8 個目:扁鯊(Squatiniformes),鋸鯊(Pristiophoriformes),角鯊(Squaliformes),錐齒鯊(Carcharhiniformes),六鰓鯊(Hexanchiformes),鼠鯊(Lamniformes),鬚鯊(Orectolobiformes)及虎鯊(Heterodontiformes),當中以鯨鯊的身型最大。
保育現狀
由於中國人喜歡以鯊魚作為食物,尤其是魚翅,令鯊魚數量越來越少,所以有需要受到保護。
在香港水域中,至今紀錄有八種鯊魚出沒,亦曾有五個泳客被鯊魚咬死。而全部都是發生於西貢水域,其中1995年6月,最高紀錄中兩星期內有三位泳客遇害。可是鯊魚並不只在西貢裡出沒,還會在港島中灣、赤柱及南灣等地方亦有鯊魚的蹤影。2006年8月31日,康文署於石澳泳灘的防鯊網外發現兩條灰礁鯊的屍體。
現在,香港海洋公園設有「鯊魚館」,於1989年落成。但為了改養中華鱘,經已於2008年改建,部份鯊魚會改放在海洋館裡飼養,或送去外地,令部分保育人士不滿意。
參見
魚翅
龍蝦
龍蝦科(拉丁語學名Palinuridae)是甲殼亞門十足目無螯亞目中的一個科,它有約45個種。
雖然從外形上龍蝦與海螯蝦非常類似,兩者均有堅硬的盔甲和外骨骼,但實際上這兩個科的動物沒有多少親緣關係。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龍蝦有很長、比較粗、多刺的觸角,此外它們沒有螯。海螯蝦的觸角要小得多,在其前三對足上形成螯,尤其最前的一對特別是大。與海螯蝦一樣龍蝦可被食,是經濟上重要的食物資源。龍蝦是巴哈馬最重要的出口食品。[1]
與龍蝦科最接近的是蟬蝦科,兩者一同組成無螯下目。屬於龍蝦科的屬包括真龍蝦屬、岩龍蝦屬、脊龍蝦屬和龍蝦屬。
幾乎在所有的溫暖海洋水域中有龍蝦生活,比如加勒比海、地中海、南非,尤其在澳洲和亞洲。它們喜歡生活在岩石和珊瑚礁的縫隙中。只在夜裡出來尋找蝸牛、貝殼、螃蟹、海膽、殘屍等食物。有時它們會聚集在一起排隊在海底遷徙。通過摩擦觸角與外骨骼上光滑的部位它們可以發出尖銳的摩擦音來驚嚇天敵。[2]
一般龍蝦有群聚的習性。最近研究發現健康的龍蝦會避開被寄生蟲侵擾的龍蝦。[3]
雖然從外形上龍蝦與海螯蝦非常類似,兩者均有堅硬的盔甲和外骨骼,但實際上這兩個科的動物沒有多少親緣關係。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龍蝦有很長、比較粗、多刺的觸角,此外它們沒有螯。海螯蝦的觸角要小得多,在其前三對足上形成螯,尤其最前的一對特別是大。與海螯蝦一樣龍蝦可被食,是經濟上重要的食物資源。龍蝦是巴哈馬最重要的出口食品。[1]
與龍蝦科最接近的是蟬蝦科,兩者一同組成無螯下目。屬於龍蝦科的屬包括真龍蝦屬、岩龍蝦屬、脊龍蝦屬和龍蝦屬。
幾乎在所有的溫暖海洋水域中有龍蝦生活,比如加勒比海、地中海、南非,尤其在澳洲和亞洲。它們喜歡生活在岩石和珊瑚礁的縫隙中。只在夜裡出來尋找蝸牛、貝殼、螃蟹、海膽、殘屍等食物。有時它們會聚集在一起排隊在海底遷徙。通過摩擦觸角與外骨骼上光滑的部位它們可以發出尖銳的摩擦音來驚嚇天敵。[2]
一般龍蝦有群聚的習性。最近研究發現健康的龍蝦會避開被寄生蟲侵擾的龍蝦。[3]
海鮮食物
對人類食用來說最有意義的龍蝦是龍蝦屬中的大龍蝦比如中國南海龍蝦(Palinurus versicolor)。這些龍蝦的體長可達30至45厘米(不算觸角),其最高體重可達5千克。
活龍蝦的尾部必須稍微捲起,假如其尾部是直的話燒熟後肉不好吃。一般龍蝦的肉比海螯蝦的干。燒熟後龍蝦會變紅。
龍蝦肉是美味的食物,製法是可以白灼、芝士焗,是中國名菜。中國南方沿海也經常用鮮活的龍蝦切片後生吃,稱為「刺身」。廣式海鮮有「龍蝦三吃」一說,即龍蝦肉分別生吃和熟吃,用龍蝦頭和外殼熬粥。大龍蝦的價格相當高昂,即使在沿海城市,售價往往也達到數千元人民幣。
除了大龍蝦之外,用作食用的還有小龍蝦,一般為河鮮,其重量和體積遠遠小於大龍蝦,價格也較為低廉。
對人類食用來說最有意義的龍蝦是龍蝦屬中的大龍蝦比如中國南海龍蝦(Palinurus versicolor)。這些龍蝦的體長可達30至45厘米(不算觸角),其最高體重可達5千克。
活龍蝦的尾部必須稍微捲起,假如其尾部是直的話燒熟後肉不好吃。一般龍蝦的肉比海螯蝦的干。燒熟後龍蝦會變紅。
龍蝦肉是美味的食物,製法是可以白灼、芝士焗,是中國名菜。中國南方沿海也經常用鮮活的龍蝦切片後生吃,稱為「刺身」。廣式海鮮有「龍蝦三吃」一說,即龍蝦肉分別生吃和熟吃,用龍蝦頭和外殼熬粥。大龍蝦的價格相當高昂,即使在沿海城市,售價往往也達到數千元人民幣。
除了大龍蝦之外,用作食用的還有小龍蝦,一般為河鮮,其重量和體積遠遠小於大龍蝦,價格也較為低廉。
品種
錦繡龍蝦 Panulirus ornatus (Fabricius)
中國龍蝦 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
波紋龍蝦 Panulirus homarus (Linnaeus)
雜色龍蝦 Panulirus versicolor (Latreille)
日本龍蝦 Panulirus japonicus (Von. Siebold)
日本脊龍蝦 Linuparus trigonus
棘刺龍蝦 Palinurns vulgaris
眼班龍蝦 Panulirus argus
中國龍蝦 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
波紋龍蝦 Panulirus homarus (Linnaeus)
雜色龍蝦 Panulirus versicolor (Latreille)
日本龍蝦 Panulirus japonicus (Von. Siebold)
日本脊龍蝦 Linuparus trigonus
棘刺龍蝦 Palinurns vulgaris
眼班龍蝦 Panulirus argus
白吻蟒
白吻蟒屬(學名:Leiopython)是蛇亞目蟒科下的一個單型屬,屬下只有白吻蟒(L. albertisii)一種無毒蟒蛇,主要分佈於新幾內亞。白吻蟒亦稱白唇蟒[2],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3]在分類學上,白吻蟒首次被發現時,多被認為是介乎岩蟒屬與環紋蟒屬的一個獨立蛇種。[4]另外,白吻蟒的學名「albertisii」是源自義大利籍博物學者D·艾拔提斯(Luigi D'Albertis),因此亦被稱為「D·艾拔提斯蟒」。[5]
特徵
成年的白吻蟒身體平均約有213公分長,除了唇部鱗片的淺白紋理及顏色外,牠們的身體沒有其它班紋。[2]白吻蟒的頭部明顯比頸部粗闊,尖端位置(即嘴鼻位置)呈三角形,鼻孔以上頭額帶的鱗片多數是偏黑色的暗色系,唇部及以下位置的鱗片則主要是由白色及少量黑色的交錯而形成紋理。身體的顏色在成長的過程中亦有所轉變,大多是由棕紫色褪成暗黃色,或者由深藍色褪成灰色。身體鱗片質地光滑,在日光的直接照射下會反射出斑斕的彩色。口內長有近150顆牙齒,是蟒科中擁有最多牙齒的蟒蛇。[6]
成年的白吻蟒身體平均約有213公分長,除了唇部鱗片的淺白紋理及顏色外,牠們的身體沒有其它班紋。[2]白吻蟒的頭部明顯比頸部粗闊,尖端位置(即嘴鼻位置)呈三角形,鼻孔以上頭額帶的鱗片多數是偏黑色的暗色系,唇部及以下位置的鱗片則主要是由白色及少量黑色的交錯而形成紋理。身體的顏色在成長的過程中亦有所轉變,大多是由棕紫色褪成暗黃色,或者由深藍色褪成灰色。身體鱗片質地光滑,在日光的直接照射下會反射出斑斕的彩色。口內長有近150顆牙齒,是蟒科中擁有最多牙齒的蟒蛇。[6]
地理分佈
白吻蟒主要分佈於新幾內亞境內低於海拔1200米的地區,包括附近一些島嶼與及托雷斯海峽一帶的小島。標本產地約為印尼一帶的區域。[1]白吻蟒多棲息於雨林、矮木林地與及沼澤地區,而且通常都貼近水源,以便當受到威脅時可以迅速逃逸到水中。
白吻蟒主要分佈於新幾內亞境內低於海拔1200米的地區,包括附近一些島嶼與及托雷斯海峽一帶的小島。標本產地約為印尼一帶的區域。[1]白吻蟒多棲息於雨林、矮木林地與及沼澤地區,而且通常都貼近水源,以便當受到威脅時可以迅速逃逸到水中。
[編輯] 進食習慣及繁殖
白吻蟒會進食廣泛體型中小的鳥類及哺乳類動物[2],幼蛇亦會進食蜥蜴。另外,白吻蟒是卵生動物,雌蛇每次生產平誕下約12枚蛇卵。母蛇在產卵後會把蛇卵集中緊湊起來,以身體包圍著它們作保護及孵育。經兩個月後幼蛇便會孵化,平均體長約為38公分。[2]
白吻蟒會進食廣泛體型中小的鳥類及哺乳類動物[2],幼蛇亦會進食蜥蜴。另外,白吻蟒是卵生動物,雌蛇每次生產平誕下約12枚蛇卵。母蛇在產卵後會把蛇卵集中緊湊起來,以身體包圍著它們作保護及孵育。經兩個月後幼蛇便會孵化,平均體長約為38公分。[2]
蟑螂
蟑螂(學名:Blattodea,英文稱cockroach)是一種常見昆蟲,古稱蜚蠊。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中,蟑螂被視為一種對人類生存十分有害,並必須消滅之的害蟲來對待。但根據近年生物學家研究,其實蟑螂是一種很愛清潔的昆蟲,專門清除環境中的垃圾,日常家居中出現蟑螂其實是環境素質惡化的警號。假若居住環境清潔,蟑螂沒有生存的空間,就不會停留。
在漢語各地方言蟑螂有其特殊稱呼。例如中國湖北叫它作『灶馬子』,川渝兩地稱「偷油婆」,粵語稱「gaat6 zaat6」(漢字作曱甴)、臺灣及中國閩南地區稱為「ka-cho-ah」(譯作虼蚱、虼蠽、膠蚻或蟉蠽)。兩地稱呼相音近,可能同承自古越語。香港亦稱之為「小強」。因周星馳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一幕訛稱蟑螂是自己的朋友「小強」;後來電視劇《男親女愛》(黃子華、鄭裕玲主演)的男主角亦稱自己的蟑螂寵物為「小強」,令此稱呼街知巷聞。
分類
現在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3500種左右,其中有50種是害蟲。
美洲蜚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德國姬蠊 Blattella germanica
澳洲蜚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棕色蜚蠊 Periplaneta brunnea
生物學和醫學
蟑螂的身體上帶有大量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
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會被渴死。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貓、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是蟑螂的天敵。
牠們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亦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其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在中醫藥的角度上,則被認為有利尿的功能。這種動物亦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
蟑螂的生活史及脫皮次數
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在美國東部,平均一間房子可以有1000隻以上,而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的無翅若蟲。若蟲取食不久,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就可以看見翅芽,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7次脫皮。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12次才行。蟑螂的生長、脫皮次數和氣候因子、食物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
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1]。
另外,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亦可以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
一般常說,如果地球人使用核子武器自相殘殺以至人類滅絕的話,蟑螂會是唯一存活在地球上的的生物。此說法不完全正確,雖然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 [2] 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蛻皮大概需要四十八小時完成。期間若有輻射侵襲,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但並不是所有蟑螂於同一時間蛻皮。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除非在下一次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 [3]
對付蟑螂的各種辦法
蟑螂屍體上殘存的卵可能還會孵化出更多的蟑螂。
因為蟑螂的呼吸氣孔位於腹部附近,用泡沫塗於腹部可使蟑螂致命。
蟑螂會游泳,即使把蟑螂丟進沖水馬桶,也不能淹死它。不過利用去油劑或清潔劑去除蟑螂身上的油份,再把它丟進水馬桶,就可以把它沖死。
蟑螂的最大弱點是不耐熱。攝氏50度以上的熱水(也可以是燒開的開水,廚房常有,所以好用)即可將之殺死。所以亦有人用蒸氣噴射等方法解決蟑螂問題。
蟑螂屋:對有一定學習性的成年蟑螂未必有效。蟑螂屋要定期清理,否則有可能變成蟑螂的巢穴。
保持家居清潔,處理積水及修理漏水的水龍頭,避免食物長期外露,定期打掃吸塵。
把洗衣粉撒在蟑螂可能出沒之處,牠吃掉洗衣粉後就會死去。因洗衣粉是一種高效的誘殺蟑螂的藥劑,其作用甚至勝過一些化學殺蟲劑。
按1:4的比例,把肥皂溶進熱水中,用熱肥皂水直接噴在蟑螂身上,可有效殺滅蟑螂。
把糖和蘇打粉各半混合,置於蟑螂出沒地,約3天-14天後,蟑螂就會消失不見。
也可用馬鈴薯、硼酸自製滅蟑藥,將蒸熟後捻碎的馬鈴薯,與之相同體積的硼酸充分混合捏成塊,放在蟑螂常出沒的地方,等其食用。但如果你家裡有其他小寵物,此方法慎用。
用熱水溶解適量硼酸後,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地板,乾燥後,白色硼酸結晶會滲入地板縫隙,可防蟑螂、螞蟻等。
將橘子皮、檸檬皮曬乾或烤乾之後,放在各類櫥櫃中,不僅有香味劑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蟑螂效果。
驅避蟑螂的辦法除放新鮮夾竹桃葉外,還可把鮮黃瓜放在食品櫥里,或在室內放一盤切好的洋蔥片,蟑螂聞其味便會立即逃走。
蟑螂愛吃香甜食物,可用一隻小口徑長頸玻璃瓶,瓶內放些香甜食物,瓶口塗上芝麻油,蟑螂進入瓶內,因為瓶壁很滑,爬出來就困難了。
蟑螂愛在硬物上颳去背部污垢。可在房間角落撒些硬而帶銳棱的矽藻土,蟑螂到那裡去擦刮身體時,表面那層蠟油會擦掉過多,結果蟑螂體內的水分大量散失,脫水而死。
蟑螂逃避危險,是依靠尾鬚上的感應器官感受外界震動來逃避,所以人見到蟑螂時應立即嘴發「噓」聲,干擾蟑螂的感應,然後迅速去拍打,比較容易把它打死。
建議用電蚊拍電死會有飛行可能的成年德國蟑螂等小型蟑螂,其他大型蟑螂可能電到電池沒電都還沒死。
在漢語各地方言蟑螂有其特殊稱呼。例如中國湖北叫它作『灶馬子』,川渝兩地稱「偷油婆」,粵語稱「gaat6 zaat6」(漢字作曱甴)、臺灣及中國閩南地區稱為「ka-cho-ah」(譯作虼蚱、虼蠽、膠蚻或蟉蠽)。兩地稱呼相音近,可能同承自古越語。香港亦稱之為「小強」。因周星馳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一幕訛稱蟑螂是自己的朋友「小強」;後來電視劇《男親女愛》(黃子華、鄭裕玲主演)的男主角亦稱自己的蟑螂寵物為「小強」,令此稱呼街知巷聞。
分類
現在的分類學者將蟑螂分成3500種左右,其中有50種是害蟲。
美洲蜚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
德國姬蠊 Blattella germanica
澳洲蜚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棕色蜚蠊 Periplaneta brunnea
生物學和醫學
蟑螂的身體上帶有大量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其他過敏反應的過敏源。
蟑螂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由於中樞神經不在頭部,蟑螂被去除頭部後可以活很長時間,但是最終會被渴死。
蟑螂的天敵是蜘蛛、蠍子、蜈蚣、螞蟻、蟾蜍、蜥蜴等。有一鳥類:俗名Cucarachero(學名Troglodytes audax),也會捕食蟑螂。另外,貓、猴子及老鼠也會捕食蟑螂,是蟑螂的天敵。
牠們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亦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其卵在澳洲、泰國、日本及美國都被認為是高蛋白食品;在中醫藥的角度上,則被認為有利尿的功能。這種動物亦經常被用作實驗的材料。
蟑螂的生活史及脫皮次數
蟑螂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在美國東部,平均一間房子可以有1000隻以上,而一對德國蟑螂,一年可繁殖成為十萬隻後代。平常其卵在卵莢內需要15天才能孵化出來,剛剛孵化的蟑螂是乳白色的無翅若蟲。若蟲取食不久,因昆蟲是外骨骼的動物,要長大就必須要脫皮,一齡若蟲大概1至2星期後再行第二次脫皮,等到第3次或者4次脫皮以後,就可以看見翅芽,但要達到性成熟之成蟲階段,平均德國蟑螂都要經過6-7次脫皮。而美國蟑螂則要脫皮10-12次才行。蟑螂的生長、脫皮次數和氣候因子、食物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德國蟑螂可在2-3個月內完成生活週期,是屬於不完全變態或稱漸進變態的昆蟲。
昆蟲學家發現12種蟑螂可以靠漿糊活一個星期,美國蟑螂光喝水可以活一個月,若什麼都沒有可以活三個星期[1]。
另外,蟑螂亦可以閉氣達45分鐘。亦可以減慢心跳,降低新陳代謝以延長生命。
一般常說,如果地球人使用核子武器自相殘殺以至人類滅絕的話,蟑螂會是唯一存活在地球上的的生物。此說法不完全正確,雖然蟑螂比起其他脊椎類生物有較高的抗輻射性,輻射致命劑量比人類高出六至十五倍不等,然而果蠅的抗輻射性比蟑螂更加高。 [2] 蟑螂的高抗輻射性相信是與細胞週期有關。輻射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會造成較大的傷害。蟑螂只會在蛻皮的時候進行細胞分裂,而一個星期之內最多只蛻皮一次。蛻皮大概需要四十八小時完成。期間若有輻射侵襲,蟑螂的細胞將會受到影響,但並不是所有蟑螂於同一時間蛻皮。即是說可能有部分蟑螂不受輻射影響,除非在下一次蛻皮的時候遭受輻射塵的侵襲,生存率仍然比人類高出很多。 [3]
對付蟑螂的各種辦法
蟑螂屍體上殘存的卵可能還會孵化出更多的蟑螂。
因為蟑螂的呼吸氣孔位於腹部附近,用泡沫塗於腹部可使蟑螂致命。
蟑螂會游泳,即使把蟑螂丟進沖水馬桶,也不能淹死它。不過利用去油劑或清潔劑去除蟑螂身上的油份,再把它丟進水馬桶,就可以把它沖死。
蟑螂的最大弱點是不耐熱。攝氏50度以上的熱水(也可以是燒開的開水,廚房常有,所以好用)即可將之殺死。所以亦有人用蒸氣噴射等方法解決蟑螂問題。
蟑螂屋:對有一定學習性的成年蟑螂未必有效。蟑螂屋要定期清理,否則有可能變成蟑螂的巢穴。
保持家居清潔,處理積水及修理漏水的水龍頭,避免食物長期外露,定期打掃吸塵。
把洗衣粉撒在蟑螂可能出沒之處,牠吃掉洗衣粉後就會死去。因洗衣粉是一種高效的誘殺蟑螂的藥劑,其作用甚至勝過一些化學殺蟲劑。
按1:4的比例,把肥皂溶進熱水中,用熱肥皂水直接噴在蟑螂身上,可有效殺滅蟑螂。
把糖和蘇打粉各半混合,置於蟑螂出沒地,約3天-14天後,蟑螂就會消失不見。
也可用馬鈴薯、硼酸自製滅蟑藥,將蒸熟後捻碎的馬鈴薯,與之相同體積的硼酸充分混合捏成塊,放在蟑螂常出沒的地方,等其食用。但如果你家裡有其他小寵物,此方法慎用。
用熱水溶解適量硼酸後,用拖把或抹布擦拭地板,乾燥後,白色硼酸結晶會滲入地板縫隙,可防蟑螂、螞蟻等。
將橘子皮、檸檬皮曬乾或烤乾之後,放在各類櫥櫃中,不僅有香味劑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蟑螂效果。
驅避蟑螂的辦法除放新鮮夾竹桃葉外,還可把鮮黃瓜放在食品櫥里,或在室內放一盤切好的洋蔥片,蟑螂聞其味便會立即逃走。
蟑螂愛吃香甜食物,可用一隻小口徑長頸玻璃瓶,瓶內放些香甜食物,瓶口塗上芝麻油,蟑螂進入瓶內,因為瓶壁很滑,爬出來就困難了。
蟑螂愛在硬物上颳去背部污垢。可在房間角落撒些硬而帶銳棱的矽藻土,蟑螂到那裡去擦刮身體時,表面那層蠟油會擦掉過多,結果蟑螂體內的水分大量散失,脫水而死。
蟑螂逃避危險,是依靠尾鬚上的感應器官感受外界震動來逃避,所以人見到蟑螂時應立即嘴發「噓」聲,干擾蟑螂的感應,然後迅速去拍打,比較容易把它打死。
建議用電蚊拍電死會有飛行可能的成年德國蟑螂等小型蟑螂,其他大型蟑螂可能電到電池沒電都還沒死。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